您好,欢迎访问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020 85656380

企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020 85656380

020 85656380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网天海防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4-30 16:44:24人气: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网天海防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收入、利润、出口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取得突破,绿色低碳化加速发展。

  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较2022年分别增长2.9、11.4和6.0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其中,2023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2023年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93.4%。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1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8.7%。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

  2023年,全球航运市场运价走势呈现“V字形”,海洋油气相关船舶依然是市场的主力,油轮、汽车运输船等细分市场表现强劲,2023年年末,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航运市场也出现回升。2023年,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10.1%,创2009年以来新高。船舶市场继续绿色低碳的主旋律,替代燃料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海上风电相关船舶延续活跃态势,已经成为海工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但随着国内海上风电抢装潮的结束,市场逐步回归理性,风电安装船订单有所回落。

  在造船行业明显回暖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生产风险上升、保交船压力加大、钢材、汇率和航运市场的波动、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涨、设备价格上涨的压力和挑战。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形势变化、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以及全球博弈和地缘冲突等因素也为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我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支出规模,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目标。规划中,特别强调了要“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防务装备产业进入政策机遇期。期间公布的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69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防务装备行业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是在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形势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海洋水下无人装备以及水下安防系统建设需求提升,对智能无人船艇、水下安防以及海洋特种防务装备的预期需求会有所增加。

  能源转型持续加速推进。2023年,清洁能源投资预计超过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而化石能源约为1.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3%。2023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79.7%,同比下降0.6%,比重首次跌破80%。202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煤炭消费量增长5.6%,原油消费量增长9.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6.7%。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连续突破13亿千瓦、14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翻番,接近全球年新增装机的60%。

  2023年6月9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会同13个省市,共同发布《“电化长江”倡议》;2023年6月,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动力船舶应用项目“气化珠江”示范工程累计为船舶加注LNG突破10000吨。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聚焦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不断丰富,有助于新能源在航运领域加速发展。

  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船舶综合科技类首家上市企业。历经“创业、转型、发展”三个阶段,从业内最大民营船舶设计公司成长

  为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大业务为一体的特色化企业集团。公司坚持“技术引领、水陆并举、军民融合、智能绿色”的发展理念,是行业内独具特色的集船舶设计、监理与建造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先进的研发与制造供应商、新能源综合服务运营商。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的船海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业绩位于行业细分领域前三甲,其中灵便型货船、特种工程船、深水作业船以及新能源动力船舶的研发设计与制造享誉国内外。报告期内,公司入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联合承担单位,参与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工作,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二等奖一项,“上海设计100+”等荣誉称号。

  公司的防务装备业务,主要包括防险救生装备、特种船艇、水下安防装备、特种设备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业务资质齐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8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国防发明专利19件,拥有软件著作权10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海军标2项、团体标准2项,编制制定企业标准34项,1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3项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6项,子公司金海运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船用救援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水域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先进单位。

  公司能源业务包括天然气及其他能源类大宗物资销售、天然气应用业务、车船用天然气加气站业务以及天然气运输业务。公司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在船舶利用天然气领域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在天然气运输船、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天然气燃料加注设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形成了技术专利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公司积极探索甲醇、氨、氢、电池等新能源在航运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积累和应用成果。其中,甲醇燃料和电池动力在公司承接的系列大型运输船舶和海洋工程船舶订单中得以应用。

  2023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加快海洋强国、交通强国、造船强国等重大战略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先后出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加快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上海、山东等地发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为船舶的绿色智能发展、以及海工装备发展指明方向。

  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应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习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解放军和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新质战斗力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发展应用为支撑,为防务装备领域下一步发展指引了方向。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统筹推进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与海上风电建设。通过海上风电开发为油气平台提供绿色电力,替代分散式燃气或燃油发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同期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科学设置各省(区、市)的消纳责任权重,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公司曾承担多个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设计建造总承包项目,以及各类新能源船舶设计、建造总承包业务,上述政策对公司船海工程及新能源方向业务发展意义重大。

  公司是行业内独具特色的集船舶设计与建造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先进的研发与制造供应商、新能源综合服务运营商。现有主营业务涉及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大业务领域,主要涵盖以下业务:(1)船海工程研发设计、船舶建造及技术咨询和监理业务,具体包括风电安装作业平台、起重船、养殖工船等海工船舶,运输船、特种船等各类船舶的设计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建造及监理;(2)特种船艇、特种设备及防险救生产品的研制与销售;(3)新能源应用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天然气车船加注站点运营、天然气工业用户供应、能源贸易等业务。(4)船舶租赁及运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360,645.41万元,同比增长3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157.44万元,同比减少26.62%。

  船海工程业务涵盖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设计、建造、工程咨询和工程监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体系,各板块既独立经营,开发各自的市场和客户,又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2023年,船海工程业务运营稳健,增长势头良好,其中,船海工程业务板块主营收入要来源于风电安装平台、大型起重船、打桩船、灵便型散货船、多用途货船、甲板运输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轮、客船、公务船等项目的设计及建造订单。

  公司船海工程板块2023年全年共有2件发明专利(一种打桩船海上作业率评估系统及方法、一种港口破冰船冰刀关键结构的激光表面处理装置和方法)、23件实用新型专利和2件外观设计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另有总计78项各类专利完成申报。此外,公司2023年全年共计有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版权局审核通过并授予证书。公司还与中国船级社、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中船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上海分部、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及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所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船海工程设计业务在手订单金额为18,400万元;建造业务在手订单总额约为1,078,851万元(其中,人民币合同金额325,694万元,美元合同金额62,933.2万元,欧元合同金额39,116万元。外币合同以2023年12月31日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为753,157万元。本数据包含已签订尚未生效合同人民币315,125万元);监理业务在手订单金额4,024万元。

  船海工程相关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1、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业务过程中所需的外购计算分析软件、绘图软件、三维建模软件、办公软件、技术服务外协;2、建造业务中所需的设备、物资材料、劳务、工程分包,以及维持正常业务所需的固定资产,如办公用计算机和服务器、科研开发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等。

  公司招标采购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划分招标限额,采取限额以上的由总部牵头,子公司参与,限额以下的由子公司自行组织招标两种方式开展招标活动,贯彻竞争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现降本增效目的。

  同时,公司建立了设备、工程承包、材料供应及服务“厂商表”,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时,列入“厂商表”中的潜在投标人不需再进行资格审查即有资格参与竞争。未列入

  “厂商表”中的潜在投标人需根据项目的商务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公司每年对“厂商表”进行修订。

  公司的设计团队专业配备完整,技术手段齐备,为客户提供项目方案设计、工程造价估算、基本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工程技术指导等服务,覆盖船舶与海洋工程全部设计过程,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特定的专业服务。

  公司船舶建造团队具备丰富的造船经验,成功向国内外船东交付了海工船、运输船及特种船舶多艘船舶。依托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三维数字化设计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依托于全资子公司大津重工、泰船重工及相关造船基地,开展船海工程EPC建造业务。通过设计引领,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船舶产品,提升船厂综合接单实力;通过技术优化,控制造船成本,把控造船品质,为公司和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监理技术队伍,是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具有甲级工程设备监理资质,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监理服务。

  公司船海工程业务的客户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的各类船东和船厂,公司部分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部分项目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还有部分项目通过船舶中介与客户接洽协商后签约。

  历经20余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客户网络、建立了广泛的业务渠道、积累了大量合作伙伴,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的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定期走访客户和业务伙伴,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介绍新产品,并积极引导客户需求。同时,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一旦发现经营信息,营销和技术团队立即与客户沟通,准确了解客户意图,为客户提供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市场分析、投资估算等服务和帮助,将客户意图转换成订单。在营销过程中,强化公司设计、建造一体化业务模式的优势,以点带面,积极争取销售规模的最大化。

  公司签订的研究项目和设计项目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工作范围、付款方式、知识产权等;合同付款一般分阶段执行,即根据约定的阶段节点,确认相应的工作完成,完成相应节点付款;合同还约定设计图纸版权的权属。公司签订的总承包项目或建造合同中明确工程总价款、付款方式、交付条件等;付款方式按照工程进度节点分阶段执行。公司签订的监理项目的合同中明确约定服务范围、服务周期、付款方式、延时服务收费标准等,合同付款一般分阶段执行,即根据约定的阶段节点,确认相应的工作完成,完成相应节点后付款。

  当前,公司已形成军辅船和军贸船设计、总装、配套;特种船艇、特种设备以及防险救生产品的研制与销售等业务架构能力及体系,为防务装备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

  公司防务装备业务运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金海运。2023年,公司主要防务装备业务及新签订单为防险救生装备、特种船艇、水下安防及智能船舶配套等领域产品,具体包括舰船产品配套、空投救生艇、船舶海工管件模块、水下监视系统、打捞方舱、蛙人潜水器材、船舶智能水炮等。

  2023年,金海运获得“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申报江苏省新技术新产品鉴定项目《某型应急救援艇》通过省级专家组鉴定。2023年,江苏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空投应急救援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装备研制》和江苏省重点示范项目《面向恶劣海况的高机动无人自主智能搜救平台研发》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2023年,金海运获得2项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船动力系统定位工装、一种水上救援撤离方法)、1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参与国家标准制定1项(GB/T43053-2023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及系统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操作和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团体标准1项(T/CSNAWE069-2023船用聚氨酯漂浮型护舷),并获得批准发布。

  金海运的采购内容主要包括科研及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协件,以及相关固定资产,如生产和检验设备、办公用计算机、科研生产所需的量具工具等。

  采购材料的分类:根据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材料的特性、作用和要求,将采购材料分为:A类,即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客户严重投诉的物资;B类,即产品的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品质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C类,即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

  合格供方的选择:提供材料及部件的供应商必须已列入合格供方目录中,合格供方目录的编制由采购部、技术部、质量部评价确认,经客户会签后通过。

  合格供方的评价:金海运定期对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中的供方及新开发的进行评价,以优化供方目录。由采购部、技术部、质量部等有关部门人员成立评价组,对A、B类产品的供方进行评价;C类产品供方可由采购部依据产品合格证明和使用或供货质量进行评价选择。采购部将评价确定后选择的合格供方编入合格供方目录,作为采购的依据。合格供方目录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并经客户会签后生效。个别合同中顾客会要求特定的采购产品,对于此类采购,金海运会邀请客户代表参加对此类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生产项目流程分为生产策划阶段、生产制造阶段、使用服务阶段等。生产策划阶段:由生产部组织销售、技术、采购、质量等部门进行生产策划安排;生产制造阶段:原料采购、外协,加工生产,装配,检验,客户验收;使用服务阶段:产品交付并进行技术培训和售后技术服务。

  金海运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装备研制、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产品分为民品和军品两大类,民品和部分军品的获取订单方式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部分军品获取订单方式为单一来源的定点采购。

  金海运采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直销模式。通过与户进行密切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参与客户的需求立项和采购立项,由公司防务装备事业部及金海运销售部负责项目或产品合同的签订及订货,并负责项目或产品的售后服务。

  沃金天然气是天海防务的全资子公司,具有上海市天然气运营资质,业务主要包括四种模式:车用天然气加注业务、天然气贸易、天然气运输和能源类大宗物资贸易业务。捷能运输具有天然气运输资质,拥有多辆CNG、LNG运输车,为用户和加气站提供天然气运输配套服务。

  公司开展与能源产业链相关的大宗物资贸易业务,从焦炭、喷吹煤等产品切入市场,了解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商,提升能源板块经营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未来,公司将向上下游拓展,开展天然气大宗贸易及船用钢材等供应链业务,为公司船海制造业务提供增值服务。

  公司新能源船舶技术服务及系统集成业务,以公司船舶设计能力为依托,开展新能源船舶技术服务及系统集成等相关业务,注重新绿色智能船艇在内河、湖泊的发展和使用,致力于开拓新能源游船、公务船等EPC业务。

  目前,沃金天然气开展的主要业务为天然气销售及大宗物资贸易,原材料为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及能源类大宗物资。大宗物资贸易在全国范围开展业务,主要向各供应商结合供货周期、仓储条件等因素,按照比价比质的方式进行采购。

  沃金天然气根据加气站和工业用户每年的用气需求及发展预期,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确定全年用气指标和月度用气计划。

  沃金天然气的日常运营是根据各加气站及工业用户的用气需求,提前24小时向供应商报送日用气计划,确定次日的采购数量。全年采购总量都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全年采购合同中约定的用气指标范围内。

  加气站的运营模式:沃金天然气调度部门根据每天统计汇总各加气站CNG、LNG天然气的销售情况制定次日采购计划,提前24小时报送上游供应商,然后将日计划通知捷能运输安排运输车队将压缩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从接气站或母站将天然气运送至各个加气站。在运输能力无法满足计划时,联系运输单位进行配送。交接和结算以流量计或码单结算,每月进行汇总、确认及付款。

  工业用户天然气运营模式:工业用户根据气站储罐剩余气量或液位情况制定次日采购计划并提前24小时上报沃金天然气调度,由调度部门汇总各工业用户的用气计划,制定CNG、LNG采购计划和运输计划,然后组织采购和运输。交接和结算以流量计或码单结算。工业用户每月根据实际用气量与沃金天然气结算费用。沃金天然气与每一个工业用户签订长期供气合同。

  大宗物资贸易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与供应商签订定量采购合同或年度合作协议,预付货款采购货物,运往不同港口仓库储存并管理,开拓下游客户渠道进行销售。第二种,是与下游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或年度合作协议,收取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后根据客户需求向供应商采购货物取得货权,客户在约定时间内付款提货。通过资源整合、产业研判、期现结合、物流服务、金融衍生工具管理等多样化手段,构建整合大宗商品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经营业务模式。

  加气站的销售模式:CNG加气站主要服务于出租车。两个区域内多家出租车公司均与沃金天然气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约定由沃金天然气为出租车公司所属车辆提供天然气加注服务,并根据实际加注量获取相应加气费用;LNG加气站主要服务于物流企业的大型集卡车,一部分物流企业与公司签订了长协,其余都是社会车辆,加气站根据市场价格进行销售。

  工业用户的销售模式:沃金天然气服务的工业用户主要分布在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域以外区域。沃金天然气对这些区域内有天然气需求的工业用户进行开发、维护,为其提供良好的供气服务。天然气销售价格以管道天然气价格为基础,与工业客户协商确定。

  大宗贸易的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销售对象为生产型企业及中大型贸易商。销售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为预先采购模式,根据对市场行情的研判,结合库存总量管理,在商品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时采购,在价格上涨时销售;模式二为同步销售和采购模式,结合公司对产品的专业化判断及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与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签订采购及销售合同,确保合同价差获得利润。

  2022年12月,公司收购上海长海船务有限公司100%股权,通过开展船舶租赁及运营业务,深入主要市场和应用场景端,进一步构建和加强公司船舶与海洋工程全产业链领先核心优势,实现向船舶租赁及运营领域布局及发展的长期战略。长海船务拥有两艘8000匹马力的海洋工程作业船。船舶于2016年交付,马力充足并配有二级动力定位系统,具备供应、守护、拖带、救助、消防、起抛锚等作业能力,可承担多区域海洋勘探工程主流作业任务。同时,船舶功能拓展性强,未来可以承担海上风电和光伏建设、运维等服务。

  天海防务是工信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市云制造服务平台应用示范企业、上海市设计引领示范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水下安防专业技术委员会依托单位等。公司多次承担国家重点船舶项目的设计任务,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多项产品为行业首创和行业领先并获得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科技评价,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拥有各类技术专利和著作权400多项,通过了QHSE管理体系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民用船舶设计服务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民船设计业务被授予“上海品牌”。公司和子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军辅船和军贸船设计、总装、维修、配套以及特种防务装备研制的技术基础条件和业务架构能力。

  船海工程研发设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全资子公司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拥有一流的研发设计技术团队,位列行业三甲,是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及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荣获上海市松江区级专利示范企业。具备新船型开发、设计、工程支持等完整的技术服务链,独立研发和设计了数百型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交付船舶数量逾千艘,产品几乎涵盖全部的船舶类型,在灵便型船舶、特种船舶、工程船舶、新能源船舶研发设计方面始终保持市场领先优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高品质、高性能的船舶产品。

  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是公司船海工程EPC总包业务的建造基地,通过了工信部《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内河船型标准化新建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示范船定点船厂、江苏省级冰区海域航行海工辅助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AAA级企业资信等级证书、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AA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荣获中国工业优秀设计奖1项、江苏省首台套认定1项、江苏省首批服贸基地和重点企业、镇江市科技类最高奖项梦溪奖。大津重工依托公司研发设计优势构建了虚拟造船平台,稳步推进船舶先进制造,在特种船舶、多用途船舶、危化品船舶、海洋工程船舶等产品方面建立了优秀的市场品牌,在国家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建设的市场背景下,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技术实力,承接的海洋风电作业装备设计、建造订单总量名列前茅,为国家的海上风电能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资子公司上海佳船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具有工程设备监理甲级资质,是国内前三甲海事专业工程设备监理公司,多次荣获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全国优秀设备工程监理单位奖和服务成果奖、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行业协会优秀公司奖和优秀成果奖,海警船、海监船、渔政船、执法船、公务船、海洋工程船、科考船等船舶建造、维修监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出色业绩,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的船舶监理任务,体现了高水准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全资子公司泰州市金海运船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水域智能应急救援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专业从事特种船艇、救援装备、水下安防等产品研制,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和“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在“跨越险阻”2023第五届陆上无人系统挑战赛中荣获第二名的佳绩。金海运荣获江苏省优秀企业、江苏省科技创新优秀企业、中国行业十佳创新品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江苏省新产品鉴定、江苏省军民结合创新奖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是“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地区会员单位及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为推动特种船艇、水上救援及安防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全资子公司沃金天然气深耕沪、苏、浙、皖、赣地区天然气市场,业务范围涵盖天然气采购、销售、仓储、运输、汽车天然气加注、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和运营、分布式能源的建设和运营、天然气及甲醇等绿色低碳燃料的船舶加注及能源类货物贸易等,在天然气科技领域内的拥的丰富的技术服务、开发、咨询、转让及技术推广经验。着力探索氢气、氦气及风电、太阳能、储能等业务领域。子公司捷能运输,具有道路运输许可(危化品)资质和多台CNG、LNG运输车辆,全面保障公司天然气经营配送所需。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深耕船舶产业,坚持以设计为引领、以服务为核心,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形成设计、监理、制造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成为行业中的独具特色的、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船舶科技企业。公司综合实力雄厚,设计、监理、咨询、建造、设备等业务之间既可以独立运行,亦可以相互支持,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通过业务间的紧密协同,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消除业务结合部的潜在短板,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建造的个性化、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持续价值。公司收购的船舶装备类资产,进一步完善了船舶行业产业链,有利于新技术研发成果的试验与应用,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公司防务装备业务同样具备设计、制造一体化优势,秉承“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创新经营理念,结合船舶领域多年的设计及制造经验,服务于海陆空军、救助打捞、海事海警、公安消防、渔政边防等单位,能够在海上救捞、两栖防务装备、水下安防等领域产品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在船海板块设计、制造和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开展与船舶新能源业务相关的服务,如LNG车船加注、天然气在水上应用业务等,并致力在中国沿海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内河水网构建水陆一体的天然气综合利用增值服务链,充分把握水运行业绿色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建设和发展LNG陆路、水陆天然气供应网络。

  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公司的核心骨干团队均是具有长期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优秀的技术理论基础,具备凝聚力和进取心;公司历来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多次承担国家重点船舶设计任务以及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为员工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及持续发展的空间;公司建立了科学的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提升骨干员工的待遇,持股计划等方式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挥骨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的业务饱满、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成为人才成长的有吸引力的发展平台,公司核心团队和骨干员工队伍稳定。

  公司坚持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奉行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长期与国内外航运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主流船级社、先进系统和设备制造厂商等广泛深入合作,推动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通过广泛的行业合作,提升技术、拓展市场、强化品牌、培养人才,汇聚行业智慧,促进公司发展。船舶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重点行业,承载着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绿色发展”、“一带一路”以及“建设海洋强国”等宏观战略的重要使命。公司发展战略紧密契合国家战略和行业转型升级方向,构建了以“一总部三平台”为核心的业务格局,实现了船海工程、能源、防务装备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同时,公司稳步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整体运营实力,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度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围绕总体战略和全年生产任务目标,通过积极拓展产能,技术研发创新投入,扩大融资授信规模,加大营销力度和客户维护等优化资源配置,使得公司新接订单大幅增加,订单结构不断改善,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60,645.41万元,同比增长3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157.44万元,同比减少26.62%。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高于2022年,但同比净利润下降,主要系2022年收回往年项目大额长期应收款项,相应的利息收入与坏账转回使2022年度净利润基数较高。

  2023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前期低毛利率船订单的逐步交付,公司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围绕全年生产任务指标,公司协同多个基地,加强生产管控,提高生产效率,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2023年,实现年收入同比增长35.91%,收入额占公司全年总营业收入90%,毛利率有所提高。

  公司本年度抢抓细分市场轮动机遇,手持订单总量再创新高。新接订单中,绿色型散货船、多用途船等系列船占比较大,有助于公司打造主产品线,巩固优势船型地位,同时确保了公司之后两至三年的生产连续性与稳定性。

  公司提前布局,在泰州基地产能扩容的基础上,再通过外协场地的拓展,最大限度地释放产能,确保生产平稳有序,保障船舶安全交付。2023年度公司产量进一步提升,面对多基地建造的管理难度增大、产能协调压力上升、人力成本上涨加剧,公司通过技术攻坚克难、生产统筹协同、供应链集中管理、能耗优化升级,实现了毛利率有所提升。

  随着新造船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高,本年度船海工程研发设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2%。全年完成多系列散货船的设计任务,以及大型深远海起重船、风电施工船以及甲醇等替代燃料系列船舶的设计订单。公司持续充实高端技术人才团队,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高质量开展新技术研究和新船型开发工作。公司船舶监理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2023年,公司防务装备及产品业务中,防险救生产品、舰船配件、无人船艇等订单占比较大,收入有所上升。 本报告期,公司继续紧跟当前形势下的国防新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产业转型及产品迭代,推动传统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改型,持续加大产品试制投入。尤其加大了对特种无人船艇和水下安防装备的产品研发,部分已转化为有效的产品订单。新产品尚未形成批量生产,暂未显现规模效应,故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3年度公司能源业务调整布局,聚焦新能源利用项目,推进新能源船舶试航加注等海事服务业务,本年度天然气贸易业务量下降,天然气工业用户供应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量保持稳定,因此收入额较上年减少,但毛利率上升。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五年战略规划,坚持“以信立企,科技报国;以人为本,臻于至善”的愿景,践行“恒信、融合、卓越、共赢”的价值观,以“136”发展战略展开工作。

  三大板块: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是发展的“三驾马车”,规划期内,同步发力三大板块,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联动发展;

  六大支柱:通过完善治理、强化风控、人才培养、市场接轨、降本增效、管理改革六大战略的实施,为企业健康高效运行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其中,船海工程板块的业务战略为“重研发、调结构、创特色、提效益”,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持绿色船舶的领先优势,在LNG船舶、甲醇、氨、电动船舶等绿色低碳船型上加大投入;在智能船舶领域持续拓展,提升智能化信息技术在船舶的应用水平。通过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优势支撑设计及建造业务的开展,精益运营,提升效益。在符合国家战略对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顺应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船海工程研发设计、建造及监理服务。

  防务装备板块的业务战略为“定准位、差异化、筑优势、多布局”,基于防务装备产业特点及民营企业角色定位,公司充分发挥民企机制灵活及产业链优势,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依据自身优势寻找差异化的产品领域及竞争赛道;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在细分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技术领先、具有独特市场优势的核心产品;对已有一定市场优势的产品持续研发迭代,保持竞争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要求,持续加强在特种/智能无人船艇、水下安防系统业务的研发力度,推进研发项目产业化落地,从技术研发、客户拓展、产品拓展等方面多方位提升能力,降低经营及竞争风险。

  新能源板块的业务战略为“重创新、强拓展、外合作、拓领域”,紧跟政策走向,布局新能源及智能化在船舶领域应用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通过外部战略合作,由点到面,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形成稳定造血能力。同时,通过与船海工程板块及防务装备板块在新能源相关的客户资源及服务等方面的充分协同,形成稳定客户资源。公司将在现有天然气运营和服务、贸易业务的基础上,持续为客户提供LNG、甲醇等新能源综合服务;并在内河、湖泊及近海等场景,持续推进船舶电动化/智能化等方向拓展业务。

  2024年是天海防务提质增效的一年。公司将通过加强生产系统和流程优化,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按时保质完成在手订单;加强研发投入,做好产品迭代和市场推广;探索多种能源业务模式,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和工作计划。

  持续加大高端、绿色、智能、新型船舶研制力度,提升高附加值、系列船产品占比,通过绿色低碳船型、智能化方向实现突破发展,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占领先机。

  顺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公司将通过技改、智能化改造等多种方式,优化生产流程,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生产效率。利用船海工程业务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完善内部协同机制、打破经营壁垒,释放经营活力,提升服务深度和广度,促进各业务板块联动发展,提高盈利能力。

  公司将继续着力在产品技术差异化、产品价值差异化、服务体验差异化等三个方面打造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强化“佳豪设计”、“大津建造”及“佳豪监理”等品牌优势。

  2、防务装备板块:紧跟国家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在船海领域研发优势基础上,打造公司特种船艇、水域应急救援装备和水下通信及安防系统等产品。

  以公司整体设计能力为依托,以服务近海防务作业船艇需求及防救装备需求为核心,重点发展国家战略所需要的水域应急救援装备、特种船艇和水下安防系统等类别产品。

  积极引进技术研发人才,结合防务产品发展趋势,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与军工院所的合作,在装备研制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研制成果的应用,实现产业化落地。重点加大对智能无人船艇、自主航行系统等重点无人智能产品的研发和拓展力度,加强对特种船艇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随着金海运产品结构的变化升级,以及国家对重点装备自主可控的要求,对公司主要产品如特种船艇、水域救援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流程、更新设备和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制造能力。

  3、能源板块:把握新能源发展机遇,发挥既有技术、渠道、客户优势,推进天然气水上应用,电动化小型船舶以及相关应用服务等,加强公司新能源业务。

  能源板块将持续加强内部协同,资源共享,实现三大平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大电动力及储能等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方向的研发和应用,重点拓展内河、湖泊及近海小型电动及智能船舶领域应用。

  公司将着力改善现有加气站的运营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改善营收水平。同时,本着前瞻性布局、占位市场的原则,围绕陆上LNG车用加气站及水上LNG船舶加气站,逐步完善LNG车船用加气站的布局。

  公司利用“懂船”、“懂气”的优势,加大与 LNG加注相关的关键设备技术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投入,为市场提供更优质、全面的综合服务。同时,公司高度关注LNG、甲醇等新能源的试航加注服务等多项业务。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在油气和风电领域加强综合工程服务能力,通过参与为下游提供关键船舶与海工装备,或参与整体施工,拓展业务领域。

  利用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公司平台,用于拓展公司海外船舶租赁、运营业务及业务,通过开展船舶租赁及运营业务,深入主要市场和应用场景端,进一步构建和加强公司船海业务全产业链优势,实现向船舶租赁及运营领域布局及发展的长期战略。

  4、内部管理方面:2024年,公司将继续落实“一总部三平台”的业务架构,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管理。公司将完善治理,加强董事会、监事会作用,提升治理水平;持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确保经营合规、稳健;培养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梯队建设,适应三大板块发展需求;紧跟市场,提升“天海防务”、“佳豪设计”、“大津重工”品牌知名度,持续加强符合市场需求船型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力争获取更多优质订单;降本增效,完善考核与激励措施制度,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天海防务将继续实施“一总部三平台”的总体架构,形成“技术引领,军民融合,水陆并举,智能绿色”的健康发展格局,打造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位一体的卓越企业,以实现服务新时代国家海洋强国、军民融合、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为船舶工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已有2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64亿股,占流通A股22.0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84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2-08)减少1268户,幅度-1.19%

推荐资讯